更新時間:2025-11-20
瀏覽次數:103
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 Yongming Yin、Hong Meng 團隊聯合 TCL 華星光電等單位,在《Light: Advanced Manufacturing》(2022 年影響因子 13.6,工程技術領域 TOP 期刊)發表研究,提出基于精細模塑遮光矩陣(LBM)的創新方案,破解彩色轉換型微 LED 顯示的串擾難題。
制造高色域彩色轉換型微發光二極管(micro-LED)顯示器的挑戰是微 LED 芯片廣視角導致的相鄰像素串擾。本研究系統模擬串擾影響因素,發現用遮光矩陣(LBM)精準填充芯片間隙可有效緩解該問題。通過壓力輔助模塑技術成功制備 LBM,但微 LED 表面殘留的黑色 LBM 會顯著降低亮度;采用等離子體刻蝕技術提取被困光線后,該問題得以解決。最終開發出集成精細模塑黑色 LBM 的頂部發光藍色微 LED 背光,結合紅綠量子點彩色轉換層,實現全彩顯示,原型機色域達 122% NTSC。
薄膜晶體管(TFT)與彩色濾光片(CF)基板的制備:
TFT 基板與 CF 基板通過兩條并行流程分別制備。TFT 基板經一系列循環工藝步驟獲得,包括濺射、化學氣相沉積、曝光、顯影、刻蝕及測試階段;圖案化彩色濾光片(CF)與 Bank 圖形采用傳統光刻工藝制備,涵蓋涂覆、烘烤、曝光及顯影等步驟。
串擾模擬采用 LightTools 軟件進行。紫外 - 可見(UV-Vis)吸收光譜和光致發光(PL)光譜分別通過珀金埃爾默(PerkinElmer)Lambda 950 分光光度計與珀金埃爾默(PerkinElmer)LS 55 熒光分光光度計測定。使用配備標準 D65 光源的lambda vision lVmicro Z顯微分光光度計獲取透射光譜。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圖像通過 FEI Scios 系統在 10 千伏(kV)工作電壓下采集。光電轉換性能采用可編程光譜儀(Photo Research PR655)結合吉時利(Keithley)2400 型源表進行測定。微型發光二極管(micro-LED)顯示器的亮度通過顯示器色彩分析儀(柯尼卡美能達(Konica Minolta)CA410)進行測量。所有測試均在室溫環境下開展。
(lambda vision lVmicro Z顯微分光光度計)
結論:
成功制備出一款高效全彩顯示原型器件,該器件采用頂發射型藍色微型 LED(micro-LED)背光,集成硒化鎘量子點(CdSe QDs)作為顏色轉換層(CCL, Colour Conversion Layer)。通過采用頂發射型背光設計,并在各微型 LED 芯片間隙填充遮光 / 填充介質(LBM, Light Blocking Material),不同像素間的串擾效應得到有效抑制。與傳統基于 RGB 三色 LED 的微型 LED 顯示器相比,所研發的顯示原型器件色域值顯著提升,最高可達 122% NTSC 或 91% BT.2020 標準。該研究為抑制頂發射型微型 LED 顯示器的串擾效應提供了有效方法,預計所提出的方案將推動高性能顏色轉換型全彩微型 LED 顯示器的進一步發展。

產品中心
德國Elma超聲波清洗機 美國Branson必能信 超聲波處理器關于我們
公司介紹 企業文化其他信息
新聞中心 技術文章 在線留言
掃碼加微信
聯系電話:4009202386
公司郵箱:tony.li@labcan.cn
上海市嘉定區芳林路963號808室
Copyright © 2025 桂寧(上海)實驗器材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備案號:滬ICP備13045571號-5
技術支持:化工儀器網 管理登錄 sitemap.xml